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江苏:聚焦高质量发展 奋勇争先谋新局

2021-05-16 09:18:56
来源:光明日报

  水润江苏,拥江向海,钟灵毓秀。

  暮春之际,行走在南京长江大桥上,广阔江水滔滔,两岸高楼耸立,桥面车水马龙,美丽江苏繁盛富强的缩影在此生动呈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四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江苏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既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又包含更高期望、赋予更大责任。”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说。

  “十四五”开局,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江苏如何找准定位“迈好第一步”?娄勤俭表示,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更早踏上充满挑战的壮阔征程,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探路的重要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江苏是稳住全国经济基本盘的一块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标杆、展现中国高度的一扇窗口,各项工作要立足国际视野、坚持一流标准,展现“苏大强”的情怀和担当。

  恢宏壮阔的红色史诗世代相传,回顾过去,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拼搏奉献,铸就了江苏事业发展的辉煌;放眼现在,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江苏正用实干创造、用奋斗作答,将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描绘的“强富美高”建设蓝图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目标化为现实。

  1、传承精神谱系,从百年党史中汲取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1922年,中共一大召开后的第一个春天,中共中央局委派李震瀛赴陇海铁路指导工人运动,建立起江苏境内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陇海铁路铜山站支部。5年后,中共江苏省委正式成立。

  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江苏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人毅然投身民族解放事业,从震惊全国的陇海铁路工人大罢工到冲破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从新四军东进到重建军部,从淮海战役到渡江战役,江苏儿女英勇奋战赢得解放。

  在百废待兴、如火如荼的建设年代,江苏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奋斗,奏响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奋进高歌,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从改革开放到进入新时代,江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各个领域全面展开,使江苏经济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江苏从百年党史中汲取高质量发展澎湃动力。江苏人民挖掘传承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始终保持昂扬斗志,直面风险挑战。

  “江苏的率先精神表面上看体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总是先行一步,骨子里是江苏人民秉持争先创新的自觉自信。”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群众》杂志社副总编辑李程骅说。

  站在开启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回望“小康中国”的历史性跨越,苏州具有“样本”意义与独特贡献。在这片为小平同志小康构思提供灵感和信心的热土上,“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这“三大法宝”引领苏州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持续赋予高水平全面小康更为丰富的内涵。

  肩负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美窗口”的新使命,苏州发扬新时代的“四千四万”精神,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探路者的新使命,启动70余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率先”和“首创”意义的实践成果。

  2、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当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4月19日,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推进大会和“一区两中心”揭牌仪式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

  “江苏最大的资源是创新资源,最大的优势是实体经济,必须在科技和产业创新上当好开路先锋。”江苏省副省长齐家滨表示。江苏拥有高校167所,科研机构850多家,在苏两院院士104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拥有全国最大规模制造业集群,产值约占全国七分之一;全国超过五分之一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来自于江苏制造,超过15%的领跑技术分布在江苏。

  创新创造在江苏大地上涌现滚滚热潮。壮大战略科技力量,江苏正举全省之力支持南京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紫金山、姑苏和太湖实验室创建国家实验室,定向突破“卡脖子”问题。

  加快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江苏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到2023年,全省将重点培育50条具有较高集聚性、根植性、先进性和具有较强协同创新力、智造发展力、品牌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链。

  产业集群发展是江苏制造的鲜明特色。201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13个产业集群瞄准世界先进制造,培育一批国际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企业。

  “十四五”时期,江苏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展示江苏作为,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彰显江苏担当。

  3、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

  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PM2.5平均浓度下降至38微克每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1%;就在不久前,世界极危鸟类青头潜鸭现身张家港市常阴沙沿江湿地;江苏作为全国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唯一试点省份,17个试点城市已成立领导小组,正在加快推进。

  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大、人均资源最少、人均环境容量最小的省份,“重化围江”、臭水绕城一度让“鱼米之乡”江苏蒙尘,生态环境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江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年年谋划,层层推进,高度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2016年年底启动“263”专项行动,到2020年8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2021年3月出台《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2021-2035年)》,江苏解决了一批影响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十三五”期间,江苏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过去三年化工企业减少3900多家。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表示,美丽江苏将成为“强富美高”新江苏最直接最可感的展现。全省统筹做好“治污”“添绿”“留白”文章,系统谋划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地区的发展,筑牢美丽江苏生态基底,展现时代风貌,努力建设山青、水碧、田沃、湖净、草绿的美丽新江苏。

  4月25日,苏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提出将太湖生态岛建设成为低碳、美丽、富裕、文明、和谐的生态示范岛,这是江苏首次以立法形式保护太湖岛屿生态。

  太湖是苏南人的母亲湖。不仅苏州立法保护太湖岛屿,无锡整体搬迁轧钢厂,也彰显了江苏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漫步于太湖之滨,杨柳依依,波光粼粼。不远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的8号工棚里,正在搭建一档大型综艺节目的布景。

  “2013年,为护一汪太湖清水,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初轧厂整体搬迁改造成数字电影产业园。”无锡华莱坞文化产业管理集团总裁吕建平介绍。历经六年,园区打造了数字影视产业发展载体及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年承接影视剧拍摄、制作超200部,年招引剧组近百个,成为无锡乃至江苏工业遗址重塑发展之路的成功案例之一。

  从太湖到长江,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共有岸线14公里,江边一度密布着码头和工厂。”南通狼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管理办公室主任成宾介绍,以南通港的整体搬迁、提档升级为突破口,南通引导沿江数百家散乱污企业有序退出,关停企业203家,清理沿线港口货运功能地带和修复岸线12公里,实现了“山畔嬉江水、江上揽五山”的生态修复目标。

  “有了生态优先理念的指引,才有了长江的沧桑巨变。”成宾感慨道。如今,狼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的7公里江岸线可一览大江豪迈,江边湿地绿草茵茵、繁花盛放。今年清明节三天假期,度假区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

  江苏在环境治理上积极探路,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率先推行水环境资源“双向”补偿,率先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砸笼换绿”“腾笼换鸟”打开了江苏高质量发展所需的空间。2018年,张家港将纳税大户东沙化工园整体关停并进行污染治理,如今正在建设一个年产值超200亿元、主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的新型产业园。

  江苏系统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美丽江苏”更加可感。目前,江苏湿地面积达282万公顷,约占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一。沿江再现“春江花月夜”美景,沿海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沿大运河建设高品位文化、生态、旅游走廊……

  4、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百姓获得感彰显小康成色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成果,要直接体现在老百姓的获得感上。“百姓富”浓墨重彩写入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篇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江苏聚焦富民,老百姓各类收入与保障高线不断刷新、底线一再提高,全省高铁网越织越密,人民幸福感持续攀升。

  位于淮安市涟水县政务服务中心的“阳光扶贫超市”在当地无人不知。这个“超市”,并不售卖普通的商品,供给的是为精准扶贫定制的“百宝箱”。

  “扶贫超市运行以来,有7000多名帮扶负责人到我们超市参观学习;有1万多名低收入农户来咨询项目、招聘等信息;2000多名低收入农户借助超市实施了精准到户项目,3000名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涟水县扶贫办综合科科长刘天广介绍。

  “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个不落”,这决定着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建档立卡、一收一支、消费扶贫、五方挂钩、阳光扶贫……这些具有江苏特色的做法,聚焦重点贫困片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十三五”时期,江苏省254万低收入人口基本实现6000元脱贫目标,累计脱贫率达99.9%以上。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超过18万元,12个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退出。

  从棚户区改造到老旧小区出新,再到集中改善苏北农民住房条件,一项项心系百姓安居冷暖的举措落地开花。截至2020年年底,苏北五市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存量危房已全部改造到位,共完成20余万户农房改善任务。

  居者有其屋,百姓有了“稳稳的幸福”。粉墙黛瓦、飞檐套窗、竹篱小院,在125省道北侧,盐城市盐都区花吉村新型农村社区小楼整齐排开。78岁的陈良德于2020年10月搬进100多平方米的新居,感叹“新房住得舒服”。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的重点和难点都在苏北。因此,“挖潜”苏北,将进一步深化全省区域发展。

  数据显示,目前江苏全省有南北共建园区45家,累计入园企业超1700家,项目注册金额超2000亿元,带动就业66万余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15%左右的年增长率。由苏州、宿迁共建的苏宿工业园区,创造了全市6.5%的税收收入,每平方公里创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亿元。

  “我们没有匆匆忙忙往基本现代化赶、将来再回过头来补课,而是扎实补短板强弱项。”娄勤俭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怎样实现?江苏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建立完善实现高品质生活的制度体系。

  持续不断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江苏已拥有28个全国文明城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在无锡江阴市,1200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遍布全市城乡,志愿江苏平台注册志愿者达36万名;在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农民乐团不仅在本地打响了名声,还多次走出国门,甚至收获了国际奖项,村庄旅游观光业因此兴旺起来。文明基因正深深嵌入江苏城乡肌理,社会文明程度高,既是江苏的软实力,也是发展的深层动力。

  5年来,江苏加速城乡融合,推动区域优势互补。2014年至今,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去年达4.1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667元。在江苏大剧院看剧,在南京博物院看展,在苏州昆剧院听曲……在江苏,人们有无数种方式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街头巷尾,一张张由衷绽放的笑脸,就是江苏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最生动的诠释。(苏 雁 刘已粲)

编辑:顾名筛
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