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超大直径盾构机成功“穿越”79米深长江南京段江底

2021-01-23 08:48: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位于长江江底的过江隧道。中交隧道局供图
位于长江江底的过江隧道。中交隧道局供图

  中新网南京1月22日电 (记者 申冉)1月22日,随着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掘进至915环,由中交隧道局承建的南京和燕路过江隧道右线隧道成功穿越近79米深的江底槽沟。该隧道是目前长江上建设难度极大的过江隧道之一,也是国内鲜见的超大直径穿越断层、岩溶地层的过江隧道。

庞然大物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中交隧道局供图
庞然大物的超大直径盾构机。中交隧道局供图

  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和长江二桥之间的和燕路过江隧道,是南京在建的5条过江隧道之一,整个路线全长约17公里,盾构隧道全长2976米,开挖直径15.03米。

  由于该项目的江底段为断层破碎带,最大水深约为79米,最大水压可达0.79兆帕,覆土最薄处仅10.25米,且透水性强,对盾构机切口压力的控制要求高,而断面又是硬岩地层,刀具磨损大……因此,该项目甚至被钱七虎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评价为目前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

项目科研攻关小组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保障隧道在高水压下滴水不漏。中交隧道局供图
项目科研攻关小组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保障隧道在高水压下滴水不漏。中交隧道局供图

  在“振兴号”始发前,作为科研攻关小组成员的项目经理王义盛、项目总工赵小鹏就注意到国内其他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因管片上浮而造成严重错台,甚至破损、渗水的“惨状”,便下决心要攻克这一难题。

  身为“全国技术能手”的科研攻关小组成员、项目机电总工徐文礼想到潜水员下潜时佩戴铅块的场景,激发了大家的灵感:尝试通过配重抵消管片的上浮力。

复杂的地层环境让这一穿越长江底部的工程被评定为目前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中交隧道局供图
复杂的地层环境让这一穿越长江底部的工程被评定为目前国内难度最大的盾构隧道。中交隧道局供图

  最终,小组经过反复试验,确定了载荷重量控制在200吨左右,这一创新做法,让盾构机即使推进到100环,管片最大上浮量也始终控制在3厘米内,达到了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施工的最高水平。

盾构机在79米深的长江江底地层中运行。中交隧道局供图
盾构机在79米深的长江江底地层中运行。中交隧道局供图

  徐文礼向记者解释,该项目的艰难之处还在于,隧道底到江面最高水位距离近79米,最高水压达到7.9bar,“这相当于在一个手机上站了一头成年大象,是目前国内隧道工程中水压最高的。为了在如此‘高压’下,让庞然大物的盾构机安全运行,科研攻关小组一方面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保障隧道在高水压下滴水不漏,例如利用BIM三维建模技术对首环负环进行模拟计算,进行高精度三维放样;另一方面,科研攻关小组还发挥工匠精神,通过自主创新,用简单办法破解复杂问题,进一步保障了滴水不漏的工程品质。”

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中交隧道局供图
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振兴号”。中交隧道局供图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随着工程难点段的成功穿越,整个项目的竣工也指日可待。随着南京和燕路过江隧道的建成,将进一步畅通长江两岸区域联系,提升南京交通路网枢纽功能,对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完)

编辑:顾名筛
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