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江苏正文
新闻热线:18013384110 电子邮箱:jsxww110@126.com

老牌工业强区无锡惠山焕发新魅力 弱冠之年再出发

2021-05-11 10:40:20
来源:中新网江苏
惠山新城。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惠山新城。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江苏新闻5月11日电 题:老牌工业强区无锡惠山焕发新魅力 弱冠之年再出发

  记者 孙权

  建区20周年的无锡市惠山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有着什么样的谋划和打算?作为老牌工业强区,惠山区又将如何做到“不躺在功劳簿上”蓄力再出发?日前,惠山区委书记吴建元在接受采访时,概述该区建区20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就当下如何做、未来如何发展系统作答。

政和大道、万达广场夜景。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政和大道、万达广场夜景。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老牌工业强区焕发新魅力

  惠山区的前身,是闻名遐迩的“华夏第一县”——无锡县。撤市设区以来,该区依靠自身优势和一体化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去年,惠山区GDP总量接近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接近1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8%,促进制造业创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双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被江苏省政府通报表彰。

  吴建元总结,建区20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可以概括为“5个5”。第一个“5”,是连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业、新型城镇化质量“五个百强区”榜单;第二个“5”,是接连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物联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力推动各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突破500亿元;第三个“5”,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近500家,石墨烯新材料、量子感知、3D打印、生命健康等原创成果在惠山加速涌现;第四个“5”,是累计与近50名中外院士建立合作关系,建成9个产业人才集群,打造“院士经济走廊”;第五个“5”,是全力打造高能级的区域联通、高质量的产业集群、高层次的创新驱动、高颜值的美丽环境、高品质的社会民生,彰显硬实力、提升辨识度。

上汽大通汽车生产流水线。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上汽大通汽车生产流水线。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20年来,惠山区以产业为基础驱动城市发展,以城市为载体拓展产业空间,实现了人、产、城三者之间和谐共进,探索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产促城、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一座产业发达、生活便捷、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正焕发独特魅力。

  未来坚守实业不会动摇

  惠山区是古代吴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作为老牌工业强区,惠山区的当下正在转型,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吴建元说,实体经济和企业始终是惠山的“传家宝”。“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优势,始终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放在实体经济优先位置,抓存量变革、促增量崛起,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提高经济密度,提档投入产出效率。”

玉祁唐平湖。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玉祁唐平湖。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在坚守实业的过程中,惠山区始终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

  “多年来,我们不断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更大决心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吴建元说。

  如今的惠山区,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美丽画卷正在这片热土上徐徐铺开。

堰桥新农村建设。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堰桥新农村建设。惠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不躺在功劳簿上”再出发

  面向“十四五”,吴建元提出,惠山区围绕区域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五地四创七重点,党建引领是关键”的总体思路,带动全区上下全力争创“全国智造区”“华东科创谷”“苏南枢纽地”“锡西花园城”。

  弱冠之年的惠山区,没有“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吴建元表示,该区将抢抓机遇,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再创新辉煌。

  “惠山已创成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区,我们希望通过未来几年的努力,创成国家级的‘智造区’;我们有一大批产业研究院,36位院士与我们紧密合作,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基础争创‘华东科创谷’;惠山是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物流枢纽、产业枢纽,在此基础上,人才也会进一步聚集,形成人才集聚的枢纽;惠山有很好的自然资源,我们有信心和能力进一步打造‘锡西花园城’。”吴建元希望在“十四五”期间,通过双轮驱动将惠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再提升至新的高度。

  有了目标和方向,随之而来的就是划重点、定任务、拿措施。吴建元表示,惠山区已明确“产业、城市、创新、环境、治理、文化、民生”这七个工作重点,并以此为路线图、项目书,出台了具体推进的工作方案。“接下来就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一项一项抓落实。”(完)

编辑:顾名筛
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